今年的寒露时间为
2018年10月8日 16:14:37
农历戊戌年 八月廿九 星期一
早起的时候会看到,石室禅院的百年桂树在湛蓝的天空下随风摇曳,花香幽幽地直漫上客堂,让人要调了声息闭上眼,轻轻的深吸一口气,才能体味这红尘与大自然浑然天成的一个秋日清晨。寒露已到,清秋正好,桂花是冷香,非得等到温度一天天地凉下来,才细细碎碎地开,轻轻柔柔地撒下一缕缕清香。
桂花香大约是寒露之前的最后一缕温存,未经寒霜,不染浓烈,让岁月在不冷不热的清凉里,舒一口长气,倒像是天地间的空谷绝唱,总有几分荡气回肠的决然,让人悲欣交集。
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“寒”字的节气,象征着秋季正式开始。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地面的露水更冷,快要凝结成霜了。此时,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,东北进入深秋,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
寒露三候
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往南迁徙。
庭梧昨夜叶有声,鸿雁来宾以秋鸣。
月照怀中万累静,水共长天一色清。
斋头剩有蒲团在,趁此静坐功更倍。
静坐之乐乐陶陶,悠然俯仰忘卑高。
---明·顾允成《旧得有读书乐时》
深秋天寒,雀鸟都已匿迹,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,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,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。
露寒风定不无情,临水当山又隔城。
未必明时胜蚌蛤,一生长共月亏盈。
---唐·李商隐《城外》
说明在此时菊花已肆意绽放。
王孙莫把比蓬蒿,九日枝枝近鬓毛。
露湿秋香满池岸,由来不羡瓦松高。
---唐·郑谷《菊》
众所周知,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。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,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,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。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,开始出现露水,那么到了寒露,则露水增多,且气温更低。
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
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
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霑衣。
---唐·杜牧 《九日齐山登高 / 九日齐安登高》
观红叶
一重山,两重山。山远天高烟水寒,相思枫叶丹。
菊花开,菊花残。塞雁高飞人未还,一帘风月闲。
---五代·李煜《长相思·一重山》
收清露
《本草纲目》称秋露多时,可以用盘收取,煎煮使之稠如怡,可使人延年益寿。秋露寨具肃杀之气,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。湖南、湖北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四川各地,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,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,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,称之为天炙,以祛百病。
酌酒会临泉水,抱琴好倚长松。
---唐·王维《田园乐七首.其七》
史书记载“斗指寒甲为寒露,斯时露寒而冷,将欲凝结,故名寒露。”“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由于寒露的到来,气候由热转寒,万物随寒气增长,逐渐萧落,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。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阳气渐退,阴气渐生,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,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。
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。当气候变冷时,正是人体阳气收敛,阴精潜藏于内之时,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,也就时说,秋季养生不能离开“养收”这一原则。
除此之外,秋季凉爽之时,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。我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发现,每到气候变冷,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,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、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,因为人在睡眠时,血流速度减慢,易于形成血栓。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明确指出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
继“白露身不露”之后,又到了“寒露脚不露”的时节。与白露相比,寒露的寒意光从字面上就更进了一步。古人把露作为天气转凉的表征。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;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,建议大家顺应节气,分时调养,确保健康。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、香燥、熏烤等类食品,宜多吃些芝麻、核桃、银耳、萝卜、番茄、莲藕、百合、沙参等有滋阴润燥、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。
此外,“精神调养”也不容忽视,由于气候渐冷,日照减少,风起叶落,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,易产生伤感的忧郁心情,因此要保持乐观豁达之心。此时节,天气由凉转寒,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,也就是“秋乏”。保证充足睡眠、多食碱性食物和适当多运动可驱“秋乏”。常言道:“寒露脚不露。”寒露过后,气温逐渐降低,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,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,以防“寒从足生”。
此外,寒露到,菊花遍地开放。重阳节将近,又是一年里登高、赏菊的好时候了。 多饮枸杞菊花,少食柿子。 俗话说:寒露收山楂,霜降刨地瓜。寒露柿红皮,摘下去赶集。
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。从养生理论看,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,而负担最重,因此,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,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,保温性能差,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。
研究发现,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神经联系,一旦脚部受凉,还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,纤毛运动减弱,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。因此,足部保暖格外重要。
热水泡脚
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,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、血流加快,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,减少下肢酸痛发生,缓解疲劳。秋季泡脚不仅温肾散寒,还可以防秋燥,热水中加入一些药材来泡脚保健功效更佳。
脚踝保暖
即便是初秋或初春时节,也不要过早的露出脚踝,穿上长袜或者长裤,保护好脚踝,风寒之邪就不会趁机而入,有养生防病之效。
谚语有云: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。”寒露节气一过,应注重足部保暖。此时的气候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,这些季节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防范,加以警惕。
南园露葵朝折,东谷黄粱夜舂。
预防感冒
寒露以后,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,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,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。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,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,中风、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、哮喘病复发、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。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,积极预防感冒。
暖颈、暖腰
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,会导致咳嗽、感冒、嗓子发炎。戴条围巾可有效保暖颈部。宜经常模仿“乌龟伸脖”的动作,前后伸缩脖子,再左右转动。老年人阳气渐衰,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。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。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,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。
秋天气温渐渐变凉,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。因此,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。
清理身体,适时进补
到了寒露,天气渐渐凉爽,阳光晒在身上都变得舒服。很多朋友开始着手进补,建议大家霜降以后再进补,因为霜降以后气温更低,阳气在体内藏得更深,进补的食物也更容易被吸收。
寒露饮食养生5个关键词
润燥·平补·增甘·温热·柿子
1、滋阴润肺
寒露时节起算真正入秋了,外界气候中“燥气”大盛,我们宜多吃滋阴、生津的食物。比如一餐中主食可以加一些糯米、芝麻、乳制品,蔬菜多以萝卜、莲藕、番茄为主,外加雪梨、银耳、百合、蜂蜜制作的甜品,这样一餐就有很好的滋补肺脏的效果。
2、少苦多甜
寒露开始,饮食要遵循减苦增甘的原则,比如水果中的梨,蔬菜中的胡萝卜、藕等。尤其是胡萝卜对于缓解秋季眼睛干燥和皮肤瘙痒大有好处。红枣也是这个时候的时令养生佳品,放入炒锅,炒至微黑,健脾作用更强。若加入大麦茶一起泡水喝,对脾胃不好,消化不良的人大有帮助。
3、宜吃温热
天气越来越凉,要多吃温热的食物,尤其是早上,一碗热热的五谷粥是最佳选择,唤醒你的消化系统,让你一整天都精神饱满。寒露的专属神药:核桃仁、柿子。
白萝卜是顺肺益气的,以顺气,解决腹胀、便秘的烦恼,预防感冒的作用。在寒露节气前后3天要喝顺气安中的白萝卜汤,对于适应节气的变化非常有益。
胡萝卜是小人参,其实是补益的作用。胡萝卜不仅有丰富的ß胡萝卜素维生素A,提高免疫力,尤其呼吸道的免疫力。其中还有很丰富的果胶,对缓解秋季的眼睛酸胀、皮肤瘙痒有很大的好处。(注:图文素材整理自网络)
其实,四季轮回,天地万物繁衍生息,如何看待都在你的一念之间。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