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自古以来就有诸多迎春接福、祈愿纳祥的习俗。很多人会在春节期间前往寺院拜佛、祈福、撞钟、点灯等,祈愿新的一年顺遂吉祥。
2023
除夕撞钟
除夕敲钟的习俗是伴随佛教的发展而形成的。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后,经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,随着佛经的翻译与研究,佛教逐渐发展的同时,寺庙也兴起了除夕敲钟的习俗。到了隋唐时期,钟声也随之定为敲响108下。
“闻钟声,烦恼轻,智慧长,菩提生。”为什么在新年(除夕)交子时都必须击鼓与撞钟108下呢?
明人郎瑛在《七修类稿》一书中说:“叩一百八声者,一岁之意也。盖年有十二月、二十四气、七十二候(每五日为一候),正得此数。”佛教还认为敲108下即可消除人的108种烦恼。还有一种说法就是108包含着12个9,《易经》认为“九”是最大的阳数,“九”被看作数字之极,“九”与“久”谐音具有高贵、吉祥、长久之意;而一年有十二个月,“九”的十二倍正是一百零八。108这个数字尽管众说纷纭,但它都代表着“吉庆”、“如意”、“驱除人生一切烦恼”之意。
辞旧迎新,年年岁岁的除夕之夜,药师佛道场石室禅院都会举行撞钟,为大众祈福。
2023
烧香礼佛
新年时,民间有去寺院“烧头香”祈福的说法,但在佛教中没有“烧头香”一说。只要是内心清净、至诚,无论何时何地拈香礼佛都是吉祥的。
“香为佛使”,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和目的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、感激与怀念。去染成净,奉献人生,觉悟人生,如此而行,自然福慧具足,心想事成。
“头香”不是比较,不是先后,只要自己心真意诚,任何地方,任何时刻,即使在家中的佛堂,也是心香一瓣,也可名之为“烧头香”。
2023
点光明灯
佛前的灯,过去都是用蜡烛,随着时代发展,现在很多采用电子灯,虽然形式不同,但意义一致。
灯,为佛前供具之一,比喻能照彻黑暗的佛法,代表人人本具的佛性光明。灯在佛教里有两种象征意义:
一是燃烧自己,照亮他人。提醒修行人要时刻想到为度众生而刻苦修行,不能堕落。二是有如此灯能破黑暗一样,佛菩萨智慧能破烦恼。修行人要深入经藏,学习佛菩萨的智慧,以度众生。
春节期间,不妨到寺院点一盏光明灯,点燃心灯,照亮自己的内心,让新的一年智慧增长。
入寺礼佛礼仪
一、 沐浴净身,勿带荤食
发心去寺院烧香拜佛,最好提前沐浴净身,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院。寺院内不可以出现荤腥肉食,所以大过年的,如果你刚好收到这样的年货,就不要带入寺院了,最好也不要满口酒气、浑身油腻地入寺。
二、衣冠整洁,举止有礼
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,不可衣衫不整。如果你春节期间去东南亚旅游,那边天气炎热,入佛堂最好不要穿过分暴露的服装,也不必浓妆艳抹。
三、进门守规矩
通常寺院不会开中门,因为中间的门是空门,只有出家人才能进出,我们普通香客应从左右两边的门进入。此外,不要踏门槛,抬脚而入为宜。进入殿门,帽子以及随身物品皆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。
四、法器勿乱动
寺院之中诸物不可乱动,特别是钟鼓鱼磬等法器,不能擅敲,锡杖衣钵等物,亦不可戏动。水果、植物等,也不要随意摘取。
五、供灯要小心
首先应该小心火烛,注意安全。擦拭供灯时,请把它们放在干净的地方,不要在上面跨来跨去,因为这是诸佛菩萨的用具,一定要恭敬。不要用嘴吹灭供灯,若有特殊原因,可用镊子掐灭或者扣灭。
六、礼僧有讲究
见到僧人,称法师或师父,忌直称为出家人、和尚。与僧人见面,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十,微微低头,表示恭敬,忌握手、拥抱、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。如果僧人正在礼佛、诵经、饮食、经行,可等待活动结束后,再向他礼拜。
七、礼佛重细节
许多人拜佛时喜欢抢占最正中的位置,其实礼佛不一定立于中间,主要在诚敬。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,并无定规。我们的起心动念,佛无一不知。所以,只要我们是出于至诚心、恭敬心,那么,任何位置都是好位置。
如果出家师父正在礼佛,勿与师父并行,要在师父之后再拜。别人拜佛时最好不要从他面前经过。不可高声说话或者以手指佛像。佛像前的蒲团,不能直接跨过去。拜佛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,不可翘起,如此才合乎礼仪。
八、上香懂礼仪
正确的上香姿势是,双手将香举到眉毛的高度,双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,香尾端对准自己的眉心,香的顶端对准佛像。保持这个姿势,心中默念佛菩萨名号。然后,把香插到香炉中,合掌向佛诉说心中要说的话,然后三拜。
编辑|弘宣中心
文字|源自网络
摄影|弘宣中心、爱心义工
文章仅作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