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石室禅院药师佛音乐禅曲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闽(2022)0000005
当前位置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资讯报道

从“善”论养生
2022-09-30 18:07:17

俗话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我们为什么要行善?从中医来分析,因为善行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。一方面,善德能养我们的阳气;另一方面,行善最快乐。

佛家最重因果,所谓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,有什么样的因,就会生出什么样的果。

每个人的行为——即自造的业——将决定自己的福报。这个福报,不仅指事业、家庭、财富等,也包括健康。换句话说,不行善,这是因;失去健康,这是果。因为“业力自召”,正如《成宝论》有云:“善业得乐报,不善业得苦报”,这与儒家的善恶报应观是一样的。

《太上感应篇》有言:“祸福无门,唯人自召;善恶因果,如影随形”。心为本,为因;健康为标,为果。追求健康,应该从存好心开始。好心生起,不但外境变好,健康亦能恢复。

在“福祸自召”这一点上,中医与儒、佛诸家都是共通的,都体现了一种自我承担的价值观。

中医认为,善即是阳气,是正能量。善是一团天地之间的和气,善能温暖他人,亦能温暖自己。

人之初,性本善。善是人的本心。“善”可安心和心,心安则脏腑皆安,心和脏腑皆和。行善既可养生亦能愈病。行善之人,其心胸开阔且自得其乐,虽然影邪而不惧,因为其身正。这样就会使脏腑和谐,营卫平衡,周身气机皆能正常升降出入,自然病邪难侵。

那么,要如何行善?

人有六种器官,包括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通过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的接触而产生苦乐的感受,有了苦乐的感受便产生了追求快乐,逃避痛苦的执着,从而造出善恶业因。善恶业因即是导致疾病的源头。怎么办?

远离怨恨恼怒烦五毒,好好修心养心正心,使心正,则不受诸外境影响,使内心安和,使五脏六腑皆归于平衡。

前贤有谓:“亲善人,读善书,讲善端,熏陶渐染,惟善是资;存善念,言善言,行善行,动静食息,惟善是依。始也勉强,久则自然。”

孟子说:“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”。爱,即是善念。爱的力量非常大,不但能得到人生的顺利,更可以让自己更健康。


为善

最乐

善是天地的正能量,善属于阳的光辉的一面,是开发性的。相反,恶属于阴性的,是收缩的、紧张的,会使人起恐惧感、痛苦感。如果我们能专心行善,帮助他人,做好事,那么,阳机发动,阳气充盛,生机就旺,我们的心境自然就会快乐起来。

心为本,身为标,心善则身和,人就会健康起来。善心生阳,邪念生阴。智慧为阳,一念善心起,智慧由此而生。

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做一件真正的善事,自己内心有讲不出来的舒服,那么每天觉也睡得特别地好。这样累积下去,自性的光明就出来了。若能这样,不修行也是真修行。

人的生命包括形与神两个部分。形体上的养生,包括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”,这些都能让形体健康起来。另外,还需要精神层次的养生,善行是方法之一。善心、善念、善语、善行都是善,都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。


止于

至善

儒家《大学》“止于至善”的人,他念头也清了,所以“为善最乐”。

善与喜相应,行善则喜。喜的东西是阳性的,是让人身心舒畅的的。比如,我们哪天做了一件好事,不只是精神上会感到非常愉快,身体都会舒服。

善行不论大小。大善固然好,小善也要行。我们要以善德来养生和养性。养生,求的是健康;养性,求的是提升精神境界。

“止于至善”,不但能让我们找回健康,更能让我们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。

文字|源自网络

摄影|弘宣中心

文章仅作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

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

CONTACT US
联系我们
地址: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
佛事咨询:道顺法师:13806042569
     瑞文法师:13616030305
寺务咨询:净宣法师:13205923330
琉璃宝塔:净院法师:13235005228
进塔服务:0592-6088000
会员服务:0592-6512152、5817737
义工之家:吕净文:13906003507
     陈净盈:18046288992
关闭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