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9月23日,
进入秋分。
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
故昼夜均而寒暑平”。
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,秋季第四个节气,于每年的公历9月22-24日交节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。
秋分,“分”即为“平分”、“半”的意思,除了指昼夜平分外,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。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,中秋节由“秋夕祭月”演变而来。2018年6月2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批复发布,同意自2018年起,将每年秋分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秋分三候:
雷始收声;蛰虫坯户;水始涸。
此时,夏季雨水多,雷声响,到了秋天,尤其秋分的时候,雷声会渐渐变小,雨水也会随之减少。
由于天气变冷,蛰伏的虫子开始封闭洞穴,防止寒气入侵;一些浅的水面也开始出现干涸。
整个天地在悄然发生变化,空气干燥,雷声变少,寒气也渐渐来袭。
防秋燥 补气津
秋季燥邪伤人,易伤津液,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,从而滋生一些疾病。在饮食上建议多吃清润、温润的食物。如,萝卜、藕、秋梨、葡萄、百合、银耳、甘蔗等,也可以煲汤。
常补水,多喝粥。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。另外,多吃些清润、温润的养生粥,在补水的同时,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。
◎推荐:梨子粥(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)
方法:梨两个,粳米100克,加水同煮成粥,待粥煮好后放入冰糖50克,吃梨食粥。
注意保护脾胃
秋分时节寒湿较重,饮食上选择温和的食物以保护脾胃。
健脾胃:山药、地瓜、南瓜、玉米等。
护肺脏:银耳、梨、甘蔗、苹果、猕猴桃等。
有助调节免疫力:胡萝卜、菠菜、西兰花等。
有助保护心血管:木耳、香菇等,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增减食材。
小心六大疾病
1. 呼吸疾病
秋分后天气转凉,若下雨,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。冷空气会刺激皮肤,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,无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,如发烧、咳嗽、支气管炎等,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。
2. 皮肤干燥
秋风降温的同时,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,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“秋燥”,此时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瘙痒、干裂、流鼻血等症状。
3. 肠胃疾病
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。秋分以后,天气变冷,如果防护不当,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,出现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,还可能使原来的胃病加重。
4. 心血管病
早晚温差越来越大,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,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。因此,在秋分之后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。
5. 过敏性鼻炎
秋季风大,花粉、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,易引起过敏。另外,秋季温度、湿度适宜螨虫繁殖,易引起过敏。
6. 抑郁烦躁
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,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的变化,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,因而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。“伤春悲秋”也就是这个道理。
早睡早起 防秋乏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
起居上,保证充足的睡眠,睡好子午觉。所谓子觉,就是要在晚上11点-凌晨1点进入睡眠状态,因此建议9点-11点准备休息。午觉就是指中午要适当午睡,有研究表明,午睡能帮助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,子午觉充足的起居习惯,可以防止秋乏。
另外,饮食与行为方式上,少食油腻,多伸懒腰。工作、学习的时间长了,伸个懒腰,我们常常会觉得神清气爽。有研究表明,伸懒腰能适当地增加对心、肺的挤压,促进心脏泵血,增加对大脑供血。因此,伸懒腰后人们自然会感到清醒和舒适。
秋分来了,
愿大家早睡早起,
不要贪凉,适当运动,
保持乐观好心情。
编辑|弘宣中心
图文|源自网络
文章仅作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