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
俭
戒
奢
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和戒律要求。
佛教的经典中有大量关于“崇俭戒奢”的记载。如:
《释门归敬仪》:“识则无邪,常须节约。”
《中阿含经》:“节俭用财物,彼得出欲慧。”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》:“节俭财色,则无病畏。”
《诸经要集》:“持身唯节俭,一坐肃容仪。”
《佛说文殊悔过经》:“限节知足,少欲为德。”
《长阿含经》云:“郁陀夷,汝当观世尊少欲知足。今我有大神力,有大威德,而少欲知足,不乐在欲。”
《般泥洹经》云:“佛告诸华氏,智者居家,恭俭节用。”
《华严经疏》云:“持财以俭,持众以信,持安以不憍,持力以不奢。”
《别译杂阿含经》卷13:“知时知节量,不贪嗜五欲。”
在佛教中,“崇俭戒奢”始终被重视和传承。千百年来,一代代佛子践行着崇俭戒奢的理念,将它融入到弘法利生及日常生活修行当中。
近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崇俭戒奢的典范,让我们在追忆先圣的同时,也要学习他们实事求是、躬身践行、真修实践的精神,将惜福培福贯穿到修行和生活的每一处。
印光大师惜福事迹
印光大师一生,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。衣、食、住等,皆极简单粗劣,力斥精美。民国十三年(1924),余至普陀山,居七日,每日自晨至夕,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。
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,无菜。师自云:“初至普陀时,晨食有咸菜,因北方人吃不惯,故改为仅食白粥,已三十余年矣。”食毕,以舌舐碗,至极净为止。复以开水注入碗中,涤荡其余汁,即以之漱口,旋即咽下,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。
至午食时,饭一碗、大众菜一碗。师食之,饭、菜皆尽。先以舌舐碗,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,与晨食无异。
师自行如是,而劝人亦极严厉。见有客人食后,碗内剩饭粒者,必大呵曰:“汝有多么大的福气,竟如此糟蹋!”
此事常常有,余屡闻友人言之。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,师亦呵诫之。以上且举饮食而言,其他惜福之事,亦均类此也。
——弘一法师《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》节选
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,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,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,他自己总不愿意吃,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。
别人问他:“法师!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?”
他说:“我福气很薄,不堪消受。”
他老人家——印光法师,性情刚直,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,情面是不顾的。
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,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,去看望他,和他一道吃饭,这位居士先吃好,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;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:“你有多大福气,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!你得把它吃光!”
诸位!以上所说的话,句句都要牢记!要晓得: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,也只好享受三分,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。诸位或者能发大心,愿以我的福气,布施一切众生,共同享受,那更好了。
—— 弘一法师演讲录
编辑|弘宣中心
图文|整理自网络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