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31日,
农历腊月二十九,
恭迎华严菩萨圣诞。
华严菩萨之名,载于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》中,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。
华严菩萨化现
在中国佛教史上,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:一为唐代清凉国师(澄观大师),一为元朝正顺法师,皆以专修《华严经》而名。
清凉国师法名澄观,字大休,会稽人,俗姓夏侯氏,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(738),身长九尺四寸,两手过膝,有四十颗牙齿,夜间眼中放光。
建中四年(783)时,澄观大师写作《华严疏钞》,注解《华严经》。动笔前,他先求华严海会菩萨加被,帮助他完成使命。当夜梦见一巨山岳,万丈金霞,光逾皎白,连大接地,才知此是光明遍照之意。此后写作《华严疏钞》,澄观大师振笔疾书,不加思索,四年即告完成。
这天后夜,澄观梦自己变成一条金龙,又化成千千万万,无量无边的龙,飞到其他世界各处,这种境界便是《华严疏钞》流通的征兆。时至今日,长达一百二十卷的《华严疏钞》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《华严经》最完整、最详细的注疏。
澄观大师一生宣讲《华严经》五十遍,设无遮大会十五次,身历九朝,先后为七代皇帝(代宗、德宗、顺宗、宪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)讲经,累封为国师,被尊为贤首宗(华严宗)第四代祖师。
唐文宗开成四年(839)三月六日,澄观大师预知时至,召集弟子海岸等人,咐嘱后便跏趺而寂,世寿一百零二僧腊八十三。文宗以师为先帝所崇仰,特罢朝三日,重臣缟素,举国哀悼。
华严菩萨的另一次示现便是元朝正顺大师。大师是尉州高氏之子,天资聪颖,于五台山寿明法师座下出家。受具足戒后,潜心读诵《华严经》达千部之多,并常作华藏世界观,颇有心得。
有一天,他正入观时,忽然听空中有声音说道:“和吞山水,少会风云,即有契入。”于是,正顺大师立即契入华严,顶戴《华严经》,不论行住,都不敢有违华严之旨,被世人尊称为“华严菩萨”。
正顺大师曾建一座藏经楼,名“华严阁”,阁楼之下有海水,但水面上植有大莲华,而且塑着毘卢如来圣像端坐在莲华之上。他每天面对佛像修禅观,有时候入定经过三、五天才起观。
元朝皇太后仰慕他的德名,三次下懿旨召见,但正顺大师无意功名,也自认不善奉迎权贵,因此都没有遵旨入宫。当朝又以“五路总摄”的僧官职位相授,他又坚决的谢辞,不愿接受。成宗皇帝临幸入山,对他礼遇有加,至为看重。
正顺大师临圆寂前夕,对寺众们说:“无尽刹海,不离当处;妄情未破,悟入无时。”
门下弟子法忍法师问:“未知上人现在向什么地方去呢?”他回答:“虚空剖出一茎骨。”
徒众再次乞求示偈以解众人迷津,于是他写下了这几句:
历劫本无去住,应用何思何虑?
转身踏破虚空,一切是非不顾。
说完没多久,正顺大师就安详地示寂了。大师示寂之日,在他平日书写的几桌上显现出龙瑞,还现五彩的光芒照耀在庭院之内。示寂三天后,大师遗体化火自焚,门下弟子捡拾到不少舍利,并建塔供藏。
华严三圣
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。
(一)毗卢遮那佛,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。谓佛之烦恼体净,众德悉备,身土相称,遍一切处,能为色相所作依止,具无边际真实功德,是一切法平等实性;即此自性,又称法身。
(二)普贤菩萨,以其居伏道之顶,体性周遍,故称普;断道之后,邻于极圣,故称贤。
(三)文殊师利菩萨,文殊师利意为妙德。以其明见佛性,具足法身、般若、解脱三德,不可思议,故称妙德。
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,居中位;文殊菩萨主智门,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;普贤菩萨主理门,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。转之则右为智,左为理时,显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罗。
华严经
《华严经》,全称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,藉普贤、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,广大圆满、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。
《华严经》为大乘佛教主要经典,华严宗的立宗之经。学术界一般认为,《华严经》的编集,经历了很长的时间,大约在公元2-4世纪中叶之间,最早流传于南印度,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。
《华严经》汪洋渊博,古德云“不读《华严经》,不知佛家之富贵”。
编辑 | 弘宣中心
图文 | 源自网络
文章仅供交流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