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知足常乐,能忍自安」,这是个人、家庭、社会都应该秉持的处世态度和发展原则。
有人说,这是一个欲望的世界,知足太过保守了,人一旦凡事知足,就不肯长进,就无法发展了。
其实不然,知足是要我们个人在物质享受上能有满足感,但是对于关乎国家、社会、大众福利的事业,应该要有无限的愿心。
所以,所谓「知足」,应该有如下意义:
一、知足是快乐的泉源
人生的欲望无限,能满足欲望的物质有限;用有限的物质,既不能满足无限的欲望,何不发展自己的知足感,用来励行节约物质生活。
例如,用朴素代替奢华,用简单代替复杂。 我个人很欣赏客家人的一句话,你问他:「吃过饭了没有?」 他会回答:「足了!」 「足了」这句话很有意义,我们普通都说「饱了」,吃饱了不一定会满足,但客家人这句「足了」,不但吃饱,而且「满足」,所以一般讲,客家人的生活比较简朴。
人要想过快乐的生活,建立知足感,这是非常要紧的。
二、知足是富有的开始
佛教里的梦窗国师说,世间上有四种快乐:知足第一富,无病第一利,善友第一亲,涅槃第一乐。
人的贫穷富贵,不在金钱的多少,而在知足与否罢了。 有的人,钱财再多,但不知足,仍然是个贫穷之人;有的人钱不是很多,但心里很满足,那就是一个富者。
所以,当今的社会,有钱的贫穷人很多,没有钱的富贵人也不少。
三、知足是平安的世界
知足的人不但富有,而且平安自在;反之,不知足的人,因受欲望的驱使,身心都做欲望的奴隶,尤其为了满足欲望,不但种种辛苦,甚至铤而走险。
我们看社会上,一些人贪污、抢劫、拐骗等,都是因为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,希望能发一笔意外之财,因此为非作歹。 但是一旦事迹败露,锒铛入狱,懊悔已迟。
所以,知足的人不做亏心事,所谓「平日不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心不惊」,知足的人,怎么会不平安呢?
四、知足是美满的生活
弘一大师是一个艺术家,出家修道后令人最大的感动,就是他对于生活的满足。
一碗咸菜,太咸了,煮菜的人跟他道歉,他说:「不要紧,咸有咸的味道。」有时候有些菜煮得太淡了,侍者要帮他重新煮过,他也说:「没有关系,淡有淡的味道。」一条毛巾,能用三、五年;一顶帽子,十几年都舍不得丢弃,他感到生活愈简单,心灵愈充实,愈快乐。
东晋的陶渊明「不为五斗米折腰」,过着「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」的知足生活;战国时代的颜斶,「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净贞正以自虞」,真是何等自在!
对于这些知足的人,我们无以赞美,就如《战国策》里说,知足的人,返璞归真,终身不辱。知足的人,就能享受平安美满的生活。
(文章来源:星云大师《人间万事》,文章仅供交流)
官方网站:www.sscycs.cn
微信公众号:
厦门石室禅院(xmhcsscy)
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(xmsscycs)
石室禅院慈善会:0592-6512152、5817737
石室禅院服务处:0592-6513263、6088000
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阳顺路8号石室禅院 邮编:361028